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 成果介绍  >  成果的形成和发展

成果的形成和发展

“启拓教学”的形成和发展

    “启拓(QITO)教学”始于2009年的专题教学改革,2011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(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)立项,“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探讨,11JDSZK008”。2013年基于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、拓展理论视野的初衷,提出“问题(Question)导向、课堂互动(Interaction)、思想(Thought)引领和团队优化(Optimization)”的教学理念,创设“启拓(QITO)教学”。2015年“启拓(QITO)” 教学进行改革试点。时年11月29日,《人民日报》微信公众号转发“上课时清醒没有发呆的多,发呆没有睡觉的多,睡觉没有玩手机的多;下课时,自修没有吃零食多,吃零食没有看连续剧多,看连续剧没有游戏多。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为严峻,长期存在学生“不喜爱、不投入、不认同”问题,甚至被有些学生讽为“水课、水货、水师”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大会上的重要讲话,为“启拓教学”指明了新的方向。2017年以打造学生“真心喜爱,终身受益”课程为目标深化改革,并获江苏省高教教改立项,在江南大学、中国矿业大学、南京农业大学、中国计量大学、西南大学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省内外高校进行推广应用。如表1所示。

    经过近5年的推广应用实践,“启拓(QITO)教学”从理念设计日益发展成为成熟的教学模式,2018年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“启拓教学”研究》入选教育部首批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文库,201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,顾海良教授为本书作序,认为“形成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发展的新模式”。2020年获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择优推广立项,2021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(本科)优秀教学成奖果特等奖,是该奖项中唯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