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 效果及评价  >  专家评价  >  正文

专家评价

顾海良(2021):形成了很好的经验(视频)

发布日期:2022-10-20 点击量:

顾海良教授(2021):形成了很好的经验

四、五年前我来专门听取“启拓教学”的经验,也和社科司报告了这样一个好经验。这个好的经验应该是在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之前就形成了,其中核心的问题是学生为主体,老师为主导。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在指导、教导和引导的角度,这个“导”非常重要,另外以学生为主体,要处处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、学习实际、思想实际和成才实际,关键是成长实际。大学生有误解,认为学习成才就是把专业知识学习好就行了,但是跟他讲清楚思想政治教育课,实际上给你一个最大的本领,这个本领就是了解社会,理解社会,融入社会的本领。大学生能不能成才,走出大学的第一步,不是别的,就是融入社会,有的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,不知道从哪下手,总和社会格格不入,因为你不了解国情,你不了解中国的这个理论场域,我们现在讲理论场域你不知道是什么,因为你没上好这个课,东撞西撞,撞了半天,然后老觉得自己怎么进不了社会,看看自己的同学,半年、一年就适应了,我为什么不适应呢?细想一下,思政课给你的一个最大的教育,就是你怎么了解社会,理解社会,最后融入社会,这个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,使学生真正的能够成才之道一开始就走通。所以为学生着想,结合他的生活实际、学习实际、思想实际、成才实际。决要我学还是我要学,从要你学变成我要学,这个重大转折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。我反复讲要注重这个问题,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。我觉得是做到了这一点。但老师会更辛苦,老师为主体不辛苦,老师爱讲什么讲什么,老师觉得我研究什么多我就讲什么,但是你研究对学生达到目的是不是达到了,有没有帮助?他不考虑,老师为主体,老师会显得很轻松,大家想一想,这个启拓教育方法可能老师会非常辛苦,因为你是要根据你主体来决定你的主导,而不是用主导的生成主体,让学生跟着你走。你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提供思想和养分,这个非常重要,所以这一点,总书记后来把它概括成两句话,解决了我们思想政治教育长期的关于主体和主导的根本问题,这问题解决了,不需要再去争论了。

从教育过程来讲,第一个就是整体设计。启拓教育能够把这一门课进行整体的设计,因为根据总书记要求,教材只是一般的基本的要求,教材变为课堂的教学过程,要有整体的重新设计,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对象来思考我怎么把教材的基本要求,变成学校学生的特殊要求。再说的细一点,像综合性大学,还要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的学生的特殊的要求,这需要我们整体设计,大家知道当老师肯定得给你排课,排课完你肯定就问一下啊,我明年这个课是给哪个学院上啊,你假如连这个问题都不问,可能一开始就有问题。一方面就是加强科学教育之外的人文教育互补,另外要根据他们学科的特点引导他们,从他们的专业引导出现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结论。所以就整体设计而言,“启拓”命名本身就有一种整体教育的特点。

第二步就是问题导入。启拓中的Q就是问题,问题导入是现在大家都非常关心的。说起来容易,但是真的要做起来有点难度。我曾经在一个学校做了一个尝试,我讲你们明年要给本科学生开课,能不能把明年开课的学生的名单拿来,你给学生发一个微信,问一下明年我要给你上这个课,你最希望老师帮助你解决哪个问题,每个人只能提一个问题,你拿这些问题来分析。现在这一届的学生关心的是什么问题?中美贸易战怎么回事,美国和中国会不会就此脱钩了,美国和欧洲是不是关闭中国留学生大门,这些问题他都会关心。这问题来自于学生,不是来自于你想象,更不是在文件里,思政课老师一定要切记从文件里面找问题,文件里的问题是针对全国人民的、大家的、各个阶层的,那么你教的学生有什么问题,你还不如调研,他回复给你了,然后你要仔细分析到底集中的问题是什么,怎么解决这个问题,要讲两面性。我上个学期在给北大的博士生讲的课程中,就讲到了疫情,大家很关心疫情,讲到这个疫情中,我们很关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有这么大的能力,能够解决世界上很多政党解决不了问题。你也可以很简单的说,因为我们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但中间隐含着这个政党有什么能力。所以你要讲清楚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讲清一个中国共产党是全世界各个政党中最具有纠错能力的政党,最具有动员能力的政党。为什么纠错?因为我们有自我革命。我们不会看到自己错误而走下去,我们纠错能力很强。我们一直讲我们动员能力很强,我们能够动员全国各族人民,我们能够把我们的防化部队能够短期内开到前线。顾及到这个形势的复杂性,从最坏的方面打算,我们有动员能力,你到全世界看哪个政党有如此强的动员能力,根本就没有,所以你从这个地方讲,学生关心的是我们党,全世界都认可中国共产党,是现在世界上所有政党中最具有纠错能力的,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自我革命、纠错能力和动员能力。动员能力不是别的,而是因为这个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,再回到我们讲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,我们有动员的底蕴和底气。为什么能动员啊,大家信你呀,所以那个是结论,这个是前提。所以有的问题拿来要分析、要了解,我觉得这个的问题导入非常好。

第三个我理解它是三管齐下。哪三管呢,就是历史、理论、现实。我们要把握学生,要从历史的角度。还有理论要读经典,历史、理论、现实,三管齐下,三者结合。

第四个就是贴近学生,包括形式上,包括语言上,包括最后的结论上,一定要贴近学生。我们现在学生都不简单,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去年开始“零零后”已经85%,今年“零零后”入学的大学生100%。这样一个群体,我们怎么看?一定要贴近他们,了解他们,理解他们,才能使我们的思政课有生命力。所以生命力在于贴近学生。贴近学生要了解学生,另外要有学术和学理的准备。其实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也比较广,他了解东西肯定比我们老师多,但假如你有学术和学理的基础,对有些问题的分析比他更清楚,不是那种就是就事论事来谈,所以要提高我们教师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,以及深厚的学术素养等等。所以贴近学生这个话容易讲,但做起来可能也难。所以“启拓教育”也不能讲十全十美,执行中可能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,但是他们走出了这一步,应该说是具有创新性的一步,也是我们江南大学的思政课老师在党委的领导下一种创造性的工作。所以我上次四、五年前来过,这次还来看看,据说也获得省里的社科的一等奖,获得了教育部的赞赏,媒体和舆论界对这个项目评价也比较高。但是作为推广的项目,我建议还要简化,简化成几句话,四四一十六个,十六个字就行了。四个英语单词基础上,能不能高度的概括凝练,真的要推广可能还是要把精细,把它提升,推广就可能更容易一点。我就做这样一个点评,谢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