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感悟二:2019届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生杜佳欣
青春奋斗 与国同行
个人简介:
杜佳欣,中共党员,江南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19届毕业生,曾担任省学联主席团成员、市学联主席、校学生会主席等职务,获国家奖学金、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、江苏省三好学生、江苏省校园青春榜样等荣誉。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,担任北京学联驻会执行主席、校研究生会执行主席,获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科研竞赛三等奖、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。
感想体会:
本科时期的《毛概》课给我很深的影响,那是在我应试模式后,步入人生新阶段时的第一门思政课。这种“启拓”的模式,让我感觉到思政课很“活”,可以领略到不同老师的授课风采,每位老师也都把自己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,让每节课都充满着思考和乐趣。令我记忆犹新的是,唐忠宝老师的课上同学们异常积极,让我感觉那不只是课堂,互动性强得像脱口秀现场。后来我发现唐老师还确有一个思政类校园文化脱口秀“宝哥说”,大一的我便报名加入了“宝哥说”工作室,与宝哥共同工作,加强交流。如今回头看来,大学那几年是我成长最快的几年,这些思政教育让我更加开朗、活跃,并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性格,形成了自己的思考习惯,对我起到了全方位的作用。
一方面,通过这种模式的思政教育,我深深感受到了学校的文化。我感到母校是积极的、开放的、包容的,仿佛总是鼓励着我去尝试一切我想尝试的事。四年中,我参与校学生会工作,服务老师和同学;参与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,在社区结对唐氏综合征患者教授他们生活技能;参与支教团,与伙伴们远赴重庆山区度过一个月的支教生活;报名游学,到美国洛杉矶小学讲授中国传统文化,进行社区调研;还到泰国担任国际义工,参加全国名校大学生千岛湖守护项目……这些都不是我本预设的经历,本来我在人前讲话会感到紧张,不曾想后来能够担任学生会主席,在听众前自如讲话,成了一个小“宝哥”。在升学选择时,我跨专业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攻读硕士研究生,也是大胆地想在教育领域开拓探索。
另一方面,这种模式的思政教育,也让我更生动地体会到了时代责任。在曾经的思政课上,我领会到,青春奋斗当与祖国同行,与时代共进。我们生逢其时,肩负着时代的重任,如能够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,我深深觉得,这不是拿一些眼前的、实体的得益能够去衡量比拟的,这是我们人生层面上的意义。2022年冬奥会,我报名为国家速滑馆赛事服务志愿者,用我们灿烂的微笑与热情的服务成就冬奥会中最温暖的光,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志愿者的风貌。这种在工作中把小我融入大我的心态,让我十分乐在其中。我始终记得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个阶段,那段人生启蒙时思政教育,它让我感到,不论在什么时候,我们都应当保有一些理想主义的情怀,怀抱理想,抱有热情,敢想敢做敢担当,在各方各面展现出中国青年的思考和行动。